• 国内首批高铁接触网检测车

  • 晚霞中的大秦铁路

  • 世界首台220kV超低损耗卷铁芯节能型牵引变压器

  • 世界首台JDA-3000数字化牵引变电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新闻 > 新闻动态 > 正文

友情链接

新闻动态 [<<返回列表]

凝人心建平台,提升科研水平 聚资源抓落实,增强发展后劲
2012-05-08

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自2009年2月获科技部正式批复组建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心围绕科技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项目计划任务书》的要求,在工程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及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心预计今年6-7月份迎接科技部验收,中心建设工作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

一、凝聚人心推进平台建设,以丰硕成果迎接科技部验收

针对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更好地推动电气化与自动化领域的发展,中心紧密围绕工程中心建设目标,以科技及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努力营造中心科研氛围,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中心领导多次组织相关专家、教授对平台建设进行论证,最终确定建设“贯通式供电系统”、“同相供电系统”、“电磁兼容”、“供电调度系统”、“列车网络系统”、“瞬变测试”、“微机保护系统”、“仿真研究”、“综合自动化系统”、“接触网系统”、“高压及绝缘系统”、“燃料电池发电及混合动力机车”、“地铁直流开关设备”等13个科研试验平台。经与学校有关部门沟通,并请专业设计公司设计,目前此13个平台已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预计在6月份,所有平台将完成相关仪器的调试工作。截止目前,在中心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数项科研成果通过科技部、四川省科技厅鉴定验收,其中,获四川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首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百篇杰出学术论文1篇,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青年奖1项,科技部验收1项,四川省科技厅鉴定5项,上海铁路局鉴定1项,通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初评(缓评)1项。中心将以高水平平台建设为基础,带动科研发展,以丰硕成果迎接科技部验收。

二、学校领导亲自监督落实,增强后劲促进对外交流合作

在蒋葛夫常务副校长、蒲云副校长的牵头下,根据计划任务书要求,除中心既有集中场地1500m2(不包括各核心企业研发基地),再改造3500m2研发基地,用于构建“贯通式供电系统”等13大研发平台。为加快落实场地建设施工设计、经费预算等工作,就场地改造及经费落实等方面与相关部门进行了专题讨论,多管齐下,全面进入施工建设阶段,力争5月底保质保量完成场地改建工作基础建设。

中心紧密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求,利用中心的人才、技术及研究平台的优势,积极提升中心的研发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并与铁道部运输局、科技司、四川省科技厅、铁路行业各研究所、设计院、工程局、铁路局、丹阳市人民政府、四川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他相关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展开各种形式的合作研究。截止目前已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达到34项,科研经费达到4500万元(不含横向);取得6项标志性成果;已申请专利82项,其中授权专利30项;已获得软件著作权20项。

中心提供大量的开放服务,包括SCADA技术、综合自动化技术、电气检测技术、列车网络、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等领域的研发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产品使用单位技术人员的培训等。2009年以来,中心共为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领域培训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达到3344人,开展学术交流58次、学术报告92次,为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