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首批高铁接触网检测车

  • 晚霞中的大秦铁路

  • 世界首台220kV超低损耗卷铁芯节能型牵引变压器

  • 世界首台JDA-3000数字化牵引变电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新闻 > 新闻动态 > 正文

友情链接

新闻动态 [<<返回列表]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报道第三届轨道交通能源与动力系统技术发展大会在蓉举行
2024-12-09

12月6日,第三届轨道交通能源与动力系统技术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清泉、何华武、田红旗、丁荣军、夏长亮、何川,中国科学院翟婉明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校长闫学东等多位国内轨道交通建设运营、设计施工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大会。

“学校依托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结合我国高速、重载和城市轨道交通的重大需求,开展本领域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工作,在关键技术装备突破等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果,为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领域的技术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闫学东在致辞中说道。

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技术引进到自我创新,从合作研发到独立自主创新,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何华武谈道:“我们需要保持对科技前沿技术的敏感,充分利用新能源、储能、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推动轨道交通能源与动力系统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本次大会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转型升级”为主题,共设置一个主论坛和四个专题论坛。来自全国的院士、专家、学者分别作45场报告,探索学术前沿、深化互动合作,共同为轨道交通能源与动力系统技术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在主旨报告环节,丁荣军作题为“人工智能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的报告,分享了“人工智能+交通”在智慧交通建设领域的发展概述、关键技术、重点应用与发展展望。

此外,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高仕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院长张卓然也为现场嘉宾做了主旨报告,分享了轨道交通产业低碳、绿色、智能发展的新观点、新技术。

在当今的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产业发展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不断发展,科技创新成为核心动力。轨道交通作为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

在国铁集团安监局局长、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主任委员王保国看来,本次大会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转型升级”主题,为轨道交通行业搭建高端交流平台,也契合了时代发展需求。“大会对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能源与动力系统的绿色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本届大会由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西南交通大学、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技术市场协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

转发自:https://jgprod.cdrb.com.cn/jg_app_h5_client/article/detail?id=13461655